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400 电话:400-1655-669
联 系 人:严生13537052815
联系人:饶小姐18002762372
公司主页:https://www.cloud-walk.com
邮箱:3117559793@qq.com
主营产品:TPU复合、服饰布料复合、泡棉复合、面料复合
400 电话: | 400-1655-669 |
---|---|
电 话: | 13537052815 |
联 系 人: | 严生 |
主营产品: | TPU复合、泡棉复合、面料复合、海绵复合 |
价格: | 价格面议 |
分享: |
![]() ![]() ![]() ![]() ![]() ![]() |
“我从2018年年初就在村里这个工厂工作,平时一个月工资最高可以拿到4000元。在这儿上班离家很近,走路只要5分钟,能照顾上家。老板人很好,家里有急事可以请假,忙完了再回来继续上班,感觉很方便”。在社区工厂企业陕西新声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小丘镇村民杨春霞边熟练地操作机器边说道。
近年来,耀州区人社局紧扣打造“企业+工厂+劳动力”就地就业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工厂建设,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取得了“工厂建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往外走”的良好效果。全区已建设认定社区工厂36家,涉及箱包、服装、中药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和声膜、陶瓷制作等多个行业,开发就业岗位1400余个,目前带动就业68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8人),人均月收入达1800元以上;带动群众种植艾草、蒲公英、连翘等1550余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社区工厂年产值超1亿元。
注重统筹规划。出台了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的《意见》和社区工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工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3年发展目标和重点。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思路,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利用安置区商业用房和村集体闲置房屋,创办加工型工厂,把工厂建在村头,增强群众就业积极性。结合各镇产业和群众技能素质,引导门槛低、管理灵活的企业创建工厂,鼓励专业合作社、返乡人员创办小型加工厂。
注重灵活运营。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运营模式,促进灵活就业。厂房式社区工厂,通过“企业+工厂+劳动力”方式,将“庄户人”就地变为“新产业工人”。如陕西新声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就业62人、月收入超3000元。基地式社区工厂,通过“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劳动力”方式吸纳群众务工。如瑶曲镇葫芦村依托绿之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食品加工厂,年加工玉米6000吨,吸纳15人就业。居家式社区工厂,通过“社区工厂+订单+劳动力”方式,让群众将产品带回家加工,按件计酬。如庙湾镇柳林村山核桃加工厂在厂房集中生产的同时,将原料交给部分不便离家的群众居家生产,累计带动20余名群众灵活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注重政策扶持。针对社区工厂发展之初存在的“散弱小”问题,制定落实了岗位补贴、创业扶持、物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市政府支持社区工厂建设《意见》出台后,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近三年累计落实厂房建设、租赁、水电、物流等补贴710余万元。
注重招商引资。成立了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工厂招商工作专班,制定了《投资服务指南》,对全区10余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进行了摸底。对接耀州区3个驻外招商小分队,把社区工厂招商作为重点;联合镇办通过以商招商形式,引进社区工厂项目。先后赴福建、厦门开展箱包产业招商推荐活动,邀请福建客商2次来耀考察,引进福建泉州华信兴瑞包袋有限公司在马咀村建设箱包社区工厂,引进陕西金利恒兴商贸有限公司运营石柱村社区工厂,引进深圳博茜工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在耀州石柱镇投资建设电子注塑项目。
注重服务保障。设立5个社区工厂服务保障专班,人社、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帮助解决手续。协助开拓市场,每年组织参加各类外贸产品展销、交易会等,动员区级部门优先采购社区工厂生产的会议包、校服和农副产品。加大资金投入,区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做好就业服务,村组信息员每月入户宣传岗位信息和就业典型,引导群众进厂就业。
下一步,耀州区人社局将坚持把社区工厂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围绕发展箱包、手工艺品、农特产品、旅游产品加工产业和外贸龙头企业,坚持用政策撬动产业发展,健全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工厂良性发展,年内新建设5家,通过组织推动、政策撬动、服务主动,把“小加工”质变成“大规模”、把“小工厂”聚集成“大产业”,助力耀州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微耀州)
“我从2018年年初就在村里这个工厂工作,平时一个月工资最高可以拿到4000元。在这儿上班离家很近,走路只要5分钟,能照顾上家。老板人很好,家里有急事可以请假,忙完了再回来继续上班,感觉很方便”。在社区工厂企业陕西新声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小丘镇村民杨春霞边熟练地操作机器边说道。
近年来,耀州区人社局紧扣打造“企业+工厂+劳动力”就地就业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工厂建设,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取得了“工厂建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往外走”的良好效果。全区已建设认定社区工厂36家,涉及箱包、服装、中药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和声膜、陶瓷制作等多个行业,开发就业岗位1400余个,目前带动就业68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8人),人均月收入达1800元以上;带动群众种植艾草、蒲公英、连翘等1550余亩,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社区工厂年产值超1亿元。
注重统筹规划。出台了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的《意见》和社区工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工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3年发展目标和重点。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思路,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利用安置区商业用房和村集体闲置房屋,创办加工型工厂,把工厂建在村头,增强群众就业积极性。结合各镇产业和群众技能素质,引导门槛低、管理灵活的企业创建工厂,鼓励专业合作社、返乡人员创办小型加工厂。
注重灵活运营。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运营模式,促进灵活就业。厂房式社区工厂,通过“企业+工厂+劳动力”方式,将“庄户人”就地变为“新产业工人”。如陕西新声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就业62人、月收入超3000元。基地式社区工厂,通过“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劳动力”方式吸纳群众务工。如瑶曲镇葫芦村依托绿之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食品加工厂,年加工玉米6000吨,吸纳15人就业。居家式社区工厂,通过“社区工厂+订单+劳动力”方式,让群众将产品带回家加工,按件计酬。如庙湾镇柳林村山核桃加工厂在厂房集中生产的同时,将原料交给部分不便离家的群众居家生产,累计带动20余名群众灵活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注重政策扶持。针对社区工厂发展之初存在的“散弱小”问题,制定落实了岗位补贴、创业扶持、物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市政府支持社区工厂建设《意见》出台后,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近三年累计落实厂房建设、租赁、水电、物流等补贴710余万元。
注重招商引资。成立了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工厂招商工作专班,制定了《投资服务指南》,对全区10余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进行了摸底。对接耀州区3个驻外招商小分队,把社区工厂招商作为重点;联合镇办通过以商招商形式,引进社区工厂项目。先后赴福建、厦门开展箱包产业招商推荐活动,邀请福建客商2次来耀考察,引进福建泉州华信兴瑞包袋有限公司在马咀村建设箱包社区工厂,引进陕西金利恒兴商贸有限公司运营石柱村社区工厂,引进深圳博茜工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在耀州石柱镇投资建设电子注塑项目。
注重服务保障。设立5个社区工厂服务保障专班,人社、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帮助解决手续。协助开拓市场,每年组织参加各类外贸产品展销、交易会等,动员区级部门优先采购社区工厂生产的会议包、校服和农副产品。加大资金投入,区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做好就业服务,村组信息员每月入户宣传岗位信息和就业典型,引导群众进厂就业。
下一步,耀州区人社局将坚持把社区工厂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围绕发展箱包、手工艺品、农特产品、旅游产品加工产业和外贸龙头企业,坚持用政策撬动产业发展,健全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工厂良性发展,年内新建设5家,通过组织推动、政策撬动、服务主动,把“小加工”质变成“大规模”、把“小工厂”聚集成“大产业”,助力耀州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微耀州)